成果在学校经过7年的应用,累计培养5万余名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。有314个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双创基地进行孵化(其中孵化企业228家),带动2612人就业。
近3年,全国专科毕业生创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比例平均为24.90%,我校30.8%(来源:新锦成就业质量年度报告);全国专科毕业生平均自主创业率为2.88%,我校2.96%(来源:新锦成研究院和重庆市就业指导中心);对母校满意度95%;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满意度90.5%(来源:重庆市就业指导中心和麦可思就业质量报告)。对在校生进行问卷回访数据显示,2017年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、教师授课满意度、实践活动满意度较2015年分别提升4.11%、5.24%、5.73%。“双课融通、四步为营”双创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果,得到学生、行业企业和政府的广泛认可。
(一)成果应用效果
1.校内应用效果
(1)学生创新创业成果
4891名学生获得GYB、SYB等创业资格证书,创新创业团队314个、孵化企业228家;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,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2项;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,获一等奖18项,居全国高职院校第3位;拥有国家级专利63项,其中“基色营养液”(发明专利)等11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,重庆兴狼科技有限公司“万用架杆器”专利以技术入股方式加入成都渔乐江湖科技有限公司,年产值450万元左右。
(2)项目团队创新创业成果
项目组成员主持主研课题35项,发表相关论文82篇,出版教材8部,开发“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”等18门课程。入选“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”1名、国家级技能大师(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)1名、双创教师入选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2名,省部级技能大师1名、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3名。
(3)双创工作成效
2017年获“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”;2016年“重电众创e家”获“国家级众创空间”“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”,“服务贡献50强”;2015年获“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”,2015年“重电焕智机器人创客创新基地”获“重庆市众创空间”;2014年“重电大学生创新创业园”获“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”;2013年获“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先进集体”;2010年获“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”等荣誉称号。
2.校外应用情况
成果被湖南省、四川省、云南省、广东省、北京、天津等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应用,其中包含重庆工商大学、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、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74所院校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、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、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55家企业。成果应用辐射面积广、成效较突出。成果辐射应用如图6所示:
图6成果辐射应用示意图
(二)成果推广效果
1.参观交流
台湾国立宜兰大学、辽东师范学院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、深圳技师学院、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、重庆文理学院等220所市内外高校前来交流考察;教育部、团中央、市教委、市科委和沙区政府等专家、领导到校指导工作46次;与重庆科技学院共同承办由市教委主办的“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推进会”;承办浙渝高校招生就业创业联谊会和“重庆市普通高校‘优创优帮’项目扶持计划”。
2.对外帮扶
双创教师先后到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、重庆三峡学院、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28所高校指导双创基地建设、创业项目孵化153次。
3.社会影响
(1)国内影响
重庆市教委《关于2016年教育系统众创空间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》(渝教科﹝2017﹞2号)要求市属高校学习和借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在“制度建设、运营模式”等方面的典型做法。学校“互联网+E”的众创部落建设典型经验、“普创杯创新创业大赛”等双创工作及学生创业事迹受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、中央电视台、人民日报及地方媒体报道242次;2011级学生杨成兴创业典型事例于2014年6月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;论文“双课融通、四步为营: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学实践新模式”在《光明日报》发表并被59家网站转载推广。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年会等活动中做汇报,面向全国659所院校推广。
(2)国际影响
2017年,成果主持人在上海中德职教年会做经验交流;法国凡尔赛大学、德国美因茨大学、韩国友院等12所到校参观考察。
地址:重庆大学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| 邮编:401331 | 联系电话:023-65928180 | 传真:023-65927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