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双创育人成效显著
成果面向全校经过7年的应用,累计培养5万余名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。有415个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双创基地进行孵化(其中孵化企业228家),带动2612人就业;帮扶贫困生、残疾学生等107人创业;4891名学生获得GYB、SYB等创业资格证书;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,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92项;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,获一等奖18项,居全国高职院校第3位;拥有国家级专利63项,其中“基色营养液”(发明专利)等11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,重庆兴狼科技有限公司“万用架杆器”专利以技术入股方式加入成都渔乐江湖科技有限公司,年产值450万元。2011级学生杨成兴创业事迹2014年6月得到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批示。
近3年,全国专科毕业生创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比例平均为24.90%,我校30.8%(来源:新锦成就业质量年度报告);全国专科毕业生平均自主创业率为2.88%,我校2.96%(来源:新锦成研究院和重庆市就业指导中心);对母校满意度95%;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满意度90.5%(来源:重庆市就业指导中心和麦可思就业质量报告)。对在校生进行问卷回访数据显示,2017年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、教师授课满意度、实践活动满意度较2015年分别提升4.11%、5.24%、5.73%。
(2)双创教师育人能力明显提升
项目组成员主持主研课题35项,发表相关论文82篇,出版教材8部,开发“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”等18门课程。入选“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”1名、国家级技能大师(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)1名、双创教师入选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2名,省部级技能大师1名、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3名。
(3)成果惠及国内外高校
法国凡尔赛大学、德国美因茨大学、韩国友院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、重庆文理学院等232所国内外高校前来交流考察;双创教师先后到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、重庆三峡学院等28所高校指导双创基地建设153次。学校双创工作及学生创业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、人民日报及地方媒体报道242次;成果理论文章在《光明日报》发表并被59家网站转载推广。本成果被31个省(市、区)75所院校、56家企业应用。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年会、中德职教年会等活动中面向全国659所院校交流发言。
(4)影响力、示范性不断彰显
2017年获“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”;2016年获“国家级众创空间”“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”“服务贡献50强”;2015年获“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”“重庆市众创空间”“服务贡献50强”;2014年获“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”;2013年获“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先进集体”;2010年获“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”等荣誉。